口述:刘克武
采访:魏明
时间:2023年7月12日
地点: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关村离退休办公室
整理:孙小涪
一、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前身和组成
1,三所大学及其合并
1978年,科学院诞生了两所学校,一个是中国科学院业余科技大学,1983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职工科技大学,办学地点在中关村;另一个是中国科学院党校,1983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管理干部学院。后者是科学院五七干校平移、发展而来的,办学地点在怀柔。1987年科学院进行教育资源第一次整合,将职工科技大学并入管理干部学院,对外仍叫中国科学院职工科技大学,对内为管理干部学院中关村分部。2004年,中国科学院进行第二次教育资源整合,将中国科学院管理干部学院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合并,后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
2,五个办学实体的由来
三所大学为什么出来五个办学实体呢?其一,是因为中国科学院职工科技大学还有一个附属中专。其二,为了拓宽办学渠道,1991年中国科学院管理干部学院与地处安徽省合肥市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联合办学的方式在北京成立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有了这个办学实体就可以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名义,顺理成章的开展研究生层次的教育了。这就是五个教学实体的由来。
二、中国科学院职工科技大学的历史作用
1、学历教育一一中专
中国科学院京区有几十个研究所,每个研究所都需要辅助研究人员,比如研究室的见习员,实验室的实验员,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办公室文秘人员,总务、器材管理人员,财务会计人员等等。文革前,上述辅助人员大都依靠中国科学院科技学校进行培养、输送。文革后,科技学校仃办。辅助人员的培养就落在了附属中专头上。
附属中专在北京招收初中毕业生,通过中考合格录取入学,全日制走读,学制四年。各科成绩考试合格毕业。毕业生由学校向各研究所分配工作。由于办学认真,毕业生优秀,毕业去向优越、毕业分配通畅,从而深得学生家长好评、用人单位称赞。多年来,附属中专不仅向各个研究所输送了大量所需人才还为科学院幼儿园培养了二百余名幼儿教师。
2,学历教育一一大专
中国科学院职工科技大学是一所成人高等院校,业务归口为北京市成人教育局。招收的学生在每年的四、五月份参加北京市成人高考录取入学,利用业余时间在校学习四年,各科成绩合格者,获得大专学历证书。职工科技大学招收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科学院的在职人员和职工子弟,因此各有关单位对学校都积极给与人力、物力方面的支持。这样学校在师资、教学设施方面在成人高校中表现很突出,经常得到北京市成人教育局的表彰。学校设有计算机、无线电电子、生物实验,财务会计等专业。由于专业设置紧密结合用人单位的需求,办学勤勤恳恳,教学认认真真,管理十分严谨,学校欣欣向荣。
3,学历教育一一专升本
由于职工科技大学在北京市成教系统中口碑良好,1993年取得了举办《专升本》资格,同年招生开班。专业为计算机应用,学制三年。第一届毕业生经过中国科技术大的英语统考,有60%以上的毕业生获得了科大工学学士学位……。
4,外语培训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国际交流日益频繁,访问学者,出国研修,国际合作,出国留学等人员越来越多,他们迫在眉睫的事情就是迅速提高外语水平。职工科技大学抓住了这个有利时机,组织开办了英语、法语、德语、俄语……培训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更值得一提是与软件所合作创办了《东方日语学校》并得到了日本有关部门在师资、电气化教学设施的支持。当时这所学校"誉满京城",在这所学校学习,用半年时间培养出的学生就可以用日语表演话剧,这说明学校教学是十分成功的。因此,吸引了不少高中毕业生通过这个学习渠道跨出了国门,实现了去日本留学的志愿。
5,工人等级培训
为了评定工人的技术等级,职工科技大学面向全院举办了多期工人等级培训班。在培训班上经过理论知识讲解、考核评定出理论成绩,然后再进行实际操作并评定出实操成绩。两项成绩之和作为技术等级的依据。这种考核定级办法,做到了标准统一,评定公开,客观公证。各个研究所的车工、钳工、电工和油漆工等都说这种评级办法好。
6,计算机速成培训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微电脑的起步,迅速掀起了人们学电脑用电脑的热潮。1984年我们以办班的形式进行计算机的推广与普及。
培训班每期六天,周一开学,周六结业。上午上课讲基礎知识,下午进行上机训练。报名参加培训的学员络绎不绝,机房上机人声鼎沸。科学院机关、海淀教委都是全体人员参加了培训。中国民航局、北京日化二厂要求在本单开班,我们就走出去"办班上门”……。
7,我们"上电视了”
热火朝天的计算机培训不仅波及到机关、团体、工厂、企业,而且还传递到广大中小学校。当培训的信息传到电子工业出版社时,社里的总编辑亲自找到学校了解情况;传到中央电视台后,该台《少儿部》的负责人马上到我校培训班现场参观并且听了一次培训课。此后,电子工业出版社和中央电视台都希望职工科技大学把电脑普及工作推向北京市,乃至全国。经过三家协商,很快得出如下结果:
②在中央电视台直播前四名进行的两场半决赛和前两名的一场决赛。
③将比赛题目汇集成冊出版发行。
④面向全国组织一档电视节目,其名字叫“微电脑ABC”。用以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程序设计入门知识。
在上列任务中我们完成了比赛命题,承担了电视直播主持,编写了十五集微电脑ABC的脚本,并将十五集微电ABC录制成磁带。这个磁带在中央电视台2台播放了三个多月。直播节目结束后,出版了一本“微电脑智力竞赛”。现在想想,在那时我们能够上电视应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震动”吧!
8,参与计算机软件人员水平考试用书的编写
北京软件行业协会每年都组织一次软件人员水平考试,考试通过者可以取得相应"职称资格”的证书。简单说这是一种职称考试,它不同于计算机等级考试。考试类别有:
①程序员考试
②软件工程师考试
③网络管理员考试
对应上列三类考试,有三套备考用书,每套各有两本共六本如下:
【1】计算机硬软件基础知识
【2】程序员备考训练
【3】计算机与软件工程知识
【4】软件设计师备考训练
【5】计算机与网络基础知识
【6】网络管理员备考训练
(注:以上六本由刘克武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9,电视大学工作站
北京电视大学在北京有几十个工作站。职工科技大学内也设有一个《电大工作站》。由于该站的负责人工作十分敬业,管理十分认真所以在北京市众多的电大工作站中口碑十分的好。登记在这个工作站学习的电大学员,其考试通过率也十分的高。
三、研究生课程班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上世纪90年代初,国家又给在职人员提供了一个在职深造的机会,那就是开办“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凡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就可以办班,但要按属地关系向主管部门申请通过后才能啟动开班。我们学校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学校具有硕士学位授权),由于学校地处北京,所以应该在北京向主管部门申请。
1992年我们向北京市学位办提出了办班申请并获批准了两个办班专业,一个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另一个是管理科学与工程。
在中关村招生办班,社会需求量大,生源充足,招生火爆。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投入少,产出多,因此办班经济效益很高。我们组织教学严谨,管理认真负责,深得学员赞扬。利用节假日上课很少影响本职工作,学员所在单位也非常支持。几年来科学院机关及各研究所具备入学条件的研究人员、管理人员大都参加了研究生课程学习。其社会效益也很不错。学员申请学位,有的需要参加外语统考,有的需要参加专业综合考试。这些考试的通过率在北京市我们总是排在前3名的位置,因此得到北京市学位办的关注与表扬。总之,我们举办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还是相当成功的。
注:刘克武曾担任过:
①中国科学院职工科技大学副校长
②计算机教研室主任
③中国科学院管理干部学院工会副主席
④中国科学院管理干部学院中关村分部副主任
⑤专升本教学管理办公室主任
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研究生课程班教学管理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