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登万:电话线时代的创新足迹——研究生院可视通信研发回忆

  • 陈希
  • 日期:2025-03-05
  • 896

口述:聂登万     

采访:魏明      

时间:2024年12月26日下午2时30分

地点:玉泉路19号丙老干部活动室

整理:陈明坦

 

  1988年前后,我来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当时是这个名字。那时候条件比较艰苦,教学大楼还没盖,教室和实验室条件都不行,我们许多实验室都设在礼堂两边。

 

  来了以后,我主要的工作是上课和做项目。当时经费非常困难。卢沟桥乡有个单位找我们做一种管理田间的监控,给了一点钱,我们觉得挺好,解了燃眉之急。我们买了示波器等必要仪器,逐步开始做,后来做出一个可视通信产品 。做成以后,好多媒体都来报道。北京赛普公司来看了,觉得很有前景,申请了几千万贷款,后来跟研究生院签订协议,研发“电话线智能遥控遥视系统”。我们做这个项目的课题组叫“可视通信课题组”。

 

  这套系统的特点是利用电话线进行图像和各种智能遥控信号的传输,来实现远距离的遥控和监测,可广泛应用于变电站所、公安、商场、仓库、铁路、森林探火、水库防汛等需要监视或自动报警并传输图像的场所,以实现无人值守。那时还没有网络,互联网尚未起步,只有电话线,而电话线的传输速度和传输质量都很低,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从90年到94年做了这个项目。接了项目以后,我就带两个研究生一起来做,也为实验室的建设创造条件。

 

  90年至92年是预研阶段,我们经过系统设计、软硬件设计、装置实验系统以及调试和实验,完成实验系统雏形,于92年4月完成传输图像、遥控开关、监听扩音等功能的模拟实验并获得成功。接着,我们研制出10套生产样机,调试软、硬件参数,完成延庆县府、成都、深圳等地与北京玉泉路研究生院实验室之间的通信实验,提高和改善图像质量,提高稳定性,优化与规范软件设计,完成生产定型。

 

  1994年10月,邮电部科技司组织鉴定会通过了对这套设备的鉴定,公安部一所也对它进行了各种恶劣条件下的检测。鉴定以后,本来是计划批量生产的,但后面因为互联网的发展非常迅猛,就没有继续推广。

 

  1997年7月,我从研究生院退休。这三十年来,我看到学校的设备和条件越来越好,科研和教育水平蒸蒸日上,感到非常欣慰 !

 




前排左起:傅祖芸,钱玉美,李世瑜,陆文莲,张培华,  ,聂登万,凃国防

后排左起:沈青,施恒国,李恒光,李象霖

电子学部教职工参观青龙峡

 

前排左起:沈青,凃国防,聂登万,龙文澄

后排左起:马晨,卓清荣,李恒光,李象霖

 

前排左起:王大力,聂登万,凃国防,  ,钱玉美,曹雅君,陆文莲

后排左起:沈青,马晨,卓清荣,李恒光,龙文澄,傅祖芸,李世瑜,柏功敷

天安门城楼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