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9日,怀着深深的敬意,国科大离退办工作人员、离退休志愿者及学生志愿者一行,走进了赵瑶兴老师与孙祥玉老师所住的养老公寓。推开门,满室的书画墨香、泛黄的老照片、精巧的手工艺品与盎然的绿植,无声诉说着主人的才情。
他们的故事始于1955年的南开大学化学系教室。那时,孙老师是班长,赵老师是小组长,命运在有机化学的方程式与实验器皿中悄然交织。从同学到搭档,日常点滴悄然催化着爱情的种子。“一切都那么水到渠成,”孙老师温煦地回忆道,“就是谈得来,三观契合,彼此认定,就自然而然地在一起了。我们这一辈子没吵过架,好像没什么问题需要刻意包容,很幸福。”
1961年毕业之际,两人仓促办完结婚手续,随即面临分离——孙老师留天津,赵老师赴北京。1963年,在双方努力与组织关怀下,孙老师终于调到北京工作,结束了两地分离的状况。不久后,他们在单位举办了集体婚礼,完成婚姻的仪式,从此正式开启婚姻征程。他们共同养育了两个女儿,并且在育儿理念上也高度一致:言传身教,尊重鼓励。谈及儿女选择,孙老师言语间满是豁达:“专业、婚姻,甚至不婚、丁克,都是她们的人生,我们尊重儿孙们的选择。”教育理念的完全同频,让家庭氛围如春日暖阳般和谐。
生活中,他们以尊重为基石,构筑起独立又相依的格局。赵老师喜用笔墨勾勒丹青世界,孙老师爱放歌吟唱陶醉其中;赵老师喜面食绵长,孙老师好米饭芳香。爱好各异,口味不一,彼此却是眼中熠熠生辉的星辰。“各有独立空间,彼此尊重,在自己的天地发光发热,”孙老师的话语道出了长久婚姻的相处智慧。
当生命的黄昏悄然来临,病痛也随之而至。如今步履稳健的孙老师,成了赵老师最坚实的“拐杖”。她推着他的轮椅在林荫间漫步,共享暖阳清风。提及最难忘的时刻,孙老师眼中温热翻涌:“两次生孩子,他都守在医院彻夜不合眼,又担心又害怕。”这份沉甸甸的守护之情,早已深深刻入两人共度的六十五载春秋。
六十五年同舟共济,他们从青丝如墨至鬓染霜华。六十五载相扶相携,没有惊天动地的转折,却用日复一日的平凡相守、用彼此眼中始终不变的欣赏与守护,这不仅是一个金婚故事,更是一次用一生时光谱写最温暖人性诗意的见证式解答。